雖然之前在抱怨斯洛伐克人吃太多馬鈴薯,但是其實我原本也是馬鈴薯的重度愛好者,只不過餐餐吃真的吃不消阿~
不過對於斯洛伐克的國民美食 - Halušky (發音: 哈鷺鷥ki) ,我想我可以!!餐餐吃!! (雖然也是馬鈴薯為材料ㄘ ㄟˊ)。
在中東歐的國家也會常看到這道料理,有人稱它做"馬鈴薯餃子"~~
我發現歐洲人對"餃子"的定義與台灣人不太相同 (對餃子的誤解篇請見: ahoj!!!斯洛伐克(5) - 餃子?刈包傻傻分不清)
歐洲人定義:只要是一團麵粉跟其他物(如:馬鈴薯,蛋)相混而成的小小麵糰,類似麵疙瘩的東西,都叫做"餃子" (dumpling)
如: 德國的 Spätzle (蛋與麵粉的混合物,長的很像麵疙瘩): egg dumpling或是 egg noodle ,蛋餃子/麵,如圖:
台灣人定義: 麵皮裡面有包豬肉+高麗菜餡料或是其他餡料,總之就是麵皮裡有包餡料的東西。
所以!!捧油阿~~ 如果歐洲人跟你說"dumpling"或是"noodle",請千萬要留意啊!! 有可能不是你腦海裡的家鄉味ㄚ !!!! 切記切記 ~
回到Halušky,它的作法超級簡單,只需要準備以下材料:
- 麵粉 (all purpose)
-馬鈴薯
-鹽
- 培根 (吃葷) 或是 高麗菜 (吃素)
作法:
- 先把馬鈴薯(生的,去皮),加鹽巴,丟到調理機絞碎。
- 再把絞碎的生馬鈴薯跟麵粉掝在一起,揉一揉,之後就變成如圖示的麵糰:
- 準備一鍋滾水,把麵糰用成一小團一小團 (可用刀子切或用刨刀),放入滾水裡煮
- 煮熟之後,有很多種吃法:
吃葷者: 可以與起士 (飛達起士或goat cheese) 攪拌,然後加上培根碎末+青蔥,(其實也可以加任何自己喜歡的醬汁,沒有侷限)
吃素者可以加高麗菜泥,都很好吃!!!
不負責任講評: 哈鷺鷥ki的口感吃起來有點像麻糬,但是沒有麻糬那麼強的Q勁,加上馬鈴薯澱粉的札實感,軟Q中帶有厚實感。
我個人很愛Goat cheese+培根,因為這根本就是個默契十足的搭法,永遠不會出錯,而清爽微嗆的青蔥恰恰好平衡了起士培根的油膩,超好吃!!